元朝,“唐兀”一词的称呼,最早在什么时候被用来指代西夏移民?

元朝,“唐兀”一词的称呼,最早在什么时候被用来指代西夏移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然而,“党项”这一词汇在元代也却并未完全消失,在两种场合下仍然被继续使用。一是参考元代以前文献编成,涉及元代以前党项人历史的文献,诸如《宋史》、《辽史》、《金史》之类的史书,或《文献通考》之类的政书,均使用“党项”而非“唐兀”。二是为了追求语句典雅古朴而刻意雕琢文辞。

二、河西人。将西夏遗民称为河西人,缘于西夏立国之区位处于黄河之西。这一称谓,早在宋朝便己开始使用了,与窝阔台生活年代接近的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就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用“河西人”来称呼奉成吉思汗之命为长春子丘处机作通事的西夏人阿里鲜。

这个“禁令”似乎并未传达到中原和江南士大夫耳中,有元一代,王悸、程铝夫、戴良、末裝、吴海、杨维桢、周霆震、朱德润等都曾以“河西人"称呼自己的唐兀人亲友。

三、西夏人。“西夏人”是元代西夏遗民的另一种称呼。其得名盖因元昊建立的夏国位于北宋之西北方位,而为中原士大夫所称。最初亦由南宋人所使用,如程卓出使金朝时,称南宋使臣朝见后,“次引西夏人使朝”。又如《朱子语类》解释归明人谓“如西夏人归中国”。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元至元八年,朝廷设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二十五年又置宁夏府路总管府于西夏故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不久后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更名为宁夏路行中书省,元贞元年并入甘肃行省。自此,“西夏”不再作为政权或行政区划之名。

但文人好古,故而在元人文集中,多有以宁夏府路之古称“西夏”来指代籍贯为此地的人物。如元末杨维桢均以“西夏人”称呼自己的学生何伯翰,或两浙盐使司同知木八剌沙、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迈里古思等人。

文人书写与作画,亦颇喜爱自冠“西夏”以为籍贯。如斡玉伦徒尝观看朱德润收藏的虞集题写之族谱跋文,自署“至元六年后庚辰岁,西夏斡玉伦徒拜观”华观音奴于桂林南溪山题写绝句二首赠刘仙岩道士胡清安,自署“西夏观音奴鲁山书”;郝经与杨维桢唱和,自署“十一年建子月西夏郡经用韵”华安僧致祭南海,立石记事,署“朝请大夫西夏唐兀氏安僧云”等等。

“唐兀”在元代史籍中的概念。作为元代西夏遗民最主要称呼,“唐兀”的概念在元代较为复杂,为了便于正文论述的展开,有必要界定“唐兀”及其衍生词(如清人改译的“唐古”,以及增加蒙古语词尾-dai或-tai以表示“的"后所对译“唐兀惕”、“唐兀歹”、“唐兀台”、“唐兀带”)的概念。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札奇斯钦先生曾以《元史》为中心,梳理了“唐兀”这一名词的四种性质,-“一、国民地名或种族名,二、职官或军事组织名,三、姓氏名,四、人名”。

该文对“唐兀”概念的界定有隼路褴褛之功,然而其分类犹不够精细,尤其是未加区分“唐兀”在指代族名时的广义与狭义概念,且没有引用其他元代史书、文集、方志乃至杂剧中的史料,有待于进一步补充讨论。

一、单纯指代党项族。将“唐兀”解释为一个单一民族之族称,即党项人在元代的称呼,在当今通行的辞书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断代史或民族史专著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政治共同体代称。汤开建先生的解释则更为具体,引证如下:“在元人及后人眼中,'唐兀氏'并不是指党项而是指西夏国……唐兀氏,乃元人对杂处河西诸民族的总称谓。众所周知,西夏是一个多民族政权,有党项、吐蕃、回鹘、靶靱以及其他民族。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虽然党项族是该国的主体民族,但西夏绝不等于党项 .....正如宋称西夏为河西一样,元人称西夏人为唐兀,唐兀实际上是指西夏人,指一个政治共同体内的成员,并非一个具体民族称谓"。白滨先生对这段论述深表赞同。

虽然“唐兀”在狭义上可以作为“党项人”的代称,但从广义上来看,汤氏将其视为一个政治共同体而非具体民族的看法无疑是非常准确的。至元辛未(八年,1271),族出党项的府州折氏后裔折叔宝为同州府学所藏王羲之书《兰亭序》碑帖拓本作跋文,文末自署为“府谷折叔宝”而同样并没有自称“唐兀氏”或''河西人”。

三、 地理区域。元朝于中统二年(1261)立西夏中兴行省,故而《马可波罗行纪》径称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以及宁夏平原一带为唐古忒省,按其所述,唐古忒省至少领有沙洲、哈密、肃州、甘州、伊齐纳、西凉州、申州、宁夏、哈拉善等地,除哈密以外。大致与西夏在黄河以西控制的领土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史集》载“京兆府省”为“唐兀惕地区的一座城,该处住有那木罕的儿子阿难答”。京兆府即奉元路(今西安市);《史集》又谓“唐兀惕乃一幅员广阔的大国……该处有以下一些大城为其君主之京城:京兆府、甘州府……和阿黑-八里(白城)”,下注称“伯希和《马可波罗行纪笺注》卷1,第7-8页比定为汉中”。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然而,西夏却从未占据过长安或汉中。故而波斯史家眼中“唐兀惕地区”的范围,或许较西夏王国之故土更为辽远。

四、 姓氏。前述元世祖赐西夏遗民姓''唐兀”,于是“仕宦者皆舍旧氏用新氏”。史籍中遂出现了诸如唐兀九住、唐兀那怀、唐兀海牙、唐兀火鲁火孙、唐兀不花等姓名。

不过也有一些西夏遗民在使用着赐姓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本姓,元末濮阳西夏后裔、国子生杨崇喜,时而自称赐姓,署“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日,唐兀崇喜呈”(《报效军储》),时而自称本姓,署“至正丁未(1367)仲春初瀚吉日古濱杨崇喜谨书"(《节妇后序》)。一般情况下,以“唐兀”为姓者,几乎都是西夏遗民。

五、 人名。与“唐兀"姓氏不同的是,以“唐兀”或其同音异写“唐古”、“唐兀带”、“唐兀台”等为名的元代人物,却未必皆是唐兀人。刘迎胜先生概已举出临潢路女真人夹谷氏唐兀歹和汉人圆明和尚唐兀台为例予以证明。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笔者再补充数个案例:元文宗至顺二年,“封诸王斡即为保宁王,赐以印。以其先所受印赐诸王浑秃帖木儿之子庚兀台”按中华书记点校本该卷校勘记,“此处'庚'字当为'唐'之误”。故“庚兀台”即“唐兀台”,为蒙古黄金家族诸王;

建都班为成吉思汗四怯薛之一的赤老温后人,其父名唐兀觴,蒙古孙都思氏呢又如畏兀儿人孟速思幼子“曰唐兀带,四川等处宣慰司副都元帅”畏兀儿人唐仁祖,“祖名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

再如高丽人枢某,“上将军应公之子,初名唐古”。由是观之,无论是蒙古、色目,甚至广义上的汉人都有使用“唐兀”为名的可能。“

今天在蒙古,仍然有许多人的名字是Tangghud,他们之所以用这一个种族名的意思是:Tangghud人看来笨拙;但能吃苦耐劳,寓意容易养大成人”。将名为“唐兀"及其衍生词者均视作为西夏遗民的论断稍显草率。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六、 军事组织与军队名。元代以唐兀为名的军队主要有唐兀秃鲁花军及唐兀卫亲军。唐兀秃鲁花军又名河西质子军,“拜延,河西人,父火夺都,以质子从太祖征河西,太祖立质子军,号秃鲁花,遂以火夺都为秃鲁花百户”。可见唐兀秃鲁花军始建于元太祖时期,“在西夏灭亡前夕,即有一部分军队为蒙古效力。

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是西夏委质于蒙古;另一些人则是在蒙古军队强大势力威慑之下归降蒙古。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将一部分西夏人编为质子军;配合蒙古军队进攻西夏、金朝”。

结语

除以上两支部队外,元廷亦曾于宁夏府路之属州庄浪短暂设置过一个“唐兀千户所”,仁宗皇庆元年二月废罢。以其名称与驻地来看,这也应该是由唐兀人组成的一支军事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1599元!Moto青柚手机正式发布:前后1600万像素摄像头
网彩365平台下载

1599元!Moto青柚手机正式发布:前后1600万像素摄像头

🕒 09-16 👁️ 1979
三七互娱已立案调查近两年,投资者维权仍在征集中
365bet注册送35元

三七互娱已立案调查近两年,投资者维权仍在征集中

🕒 08-03 👁️ 8190
N标志的鞋几个品牌 四种N字鞋图标区分方法
365bet注册送35元

N标志的鞋几个品牌 四种N字鞋图标区分方法

🕒 09-14 👁️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