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是如何修建的?40吨的13根铁索,在清朝是怎么搭上去的?

泸定桥是如何修建的?40吨的13根铁索,在清朝是怎么搭上去的?

位于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泸定桥是我国4A级红色旅游景区,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慕名前往。该桥长达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在今天看来泸定桥并不算宏伟壮观。

可是泸定桥建成于清代,生活在300多年前的人们要如何建成这座重达40多吨的泸定桥?看完之后,网友们无不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康熙年间,滚滚流淌的大渡河,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分水岭,阻隔了川藏之间的物资交流。大河两岸聚集了诸多资源,一些无法长时间保存的新鲜物产因此而糜烂。军队调遣的任务,也因为无法跨越大渡河而受阻。为了解决这一自然难题,康熙皇帝一声令下,决定修建泸定桥。

由桥身、桥台、桥亭三大部分组成的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在没有现代化机械支撑的情况下,要在滚滚江水之上完成长达百米桥梁的建设又谈何容易呢?聪明的古人如何完成沉重铁链的运输呢?

相传这是由一位和尚提出的办法,借用“索渡原理”,将粗竹索固定在大渡河两岸,将十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利用竹子的延展性,在河对岸拉动绳索来完成铁锁的运输过程。先修建完成桥身,跟着完成桥头,并且在桥头挖深井,用生铁浇铸卧龙桩和地龙桩,借此坚固桥身,最后将所有的铁链与地龙桩连接,并在铁链上铺设木板成为桥面。

泸定桥的修建算是古代建筑业上的一次小奇迹,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当然在我国建筑历史上,不仅仅有泸定桥这一件创举,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同样是当时人类建筑的极限。而今,我们站在古人智慧之上,将不断创新发展,把中国的建筑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第1讲:什么是赞美?为何要赞美
365提款问题

第1讲:什么是赞美?为何要赞美

🕒 06-28 👁️ 665